“骗考勤”=“偷钱”?国企保安队长代打卡,法律红线踩不得!

2025-08-05 11:38:48 来自 : 济济科技 文章分类 : 济济头条,职场信息

近期,不少保安企业狠抓考勤管理。与此同时,小编得到消息,某国企保安公司一位副大队长通过代打卡等方式虚报出勤记录,骗取本不该属于他的工资与补贴。

那么,骗考勤究竟违法吗?

小小考勤,暗藏大玄机。 表面看,代打卡、虚拟定位似乎只是“钻了管理的空子”,是“占点小便宜”。

但把视角拉高,尤其是在国有资产体系中审视,性质截然不同。


这位副大队长虚报考勤吃下的“空饷”,每一分钱都来自国家财政,都是全民共有的资产。利用职务之便,以欺诈手段非法占有这些资金,绝非简单的“占便宜”,而是赤裸裸的职务侵占行为。

根据我国《刑法》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,公司、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,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的,即构成职务侵占罪。

虚报考勤、吃“空饷”,正是将单位应支付的、基于虚假劳动付出的薪酬非法据为己有,完全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。数额一旦达到立案标准,面临的将是实打实的刑事责任。

在国企,骗考勤更是触碰国有资产流失的“高压线”。 国企资产姓“公”不姓“私”。那位副大队长通过弄虚作假侵占的工资,本质上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。

而在民营企业,虚报考勤吃空饷的危害同样触目惊心,它直接转化为企业运营成本的“失血点”。

对于自负盈亏的民企保安公司而言,人力成本本就是运营支出的大头。虚报考勤意味着企业为并未实际付出的劳动支付了全额工资、社保、福利乃至各类津贴。这些“空饷”如同蛀虫,悄无声息地啃噬着企业的利润空间。

保安行业本就竞争激烈、利润相对微薄,这种虚报行为会显著推高企业的人工成本,挤占用于改善服务、更新装备或员工正当激励的宝贵资金。长此以往,不仅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,更可能因成本失控导致服务品质下降或经营困难。因此,杜绝“骗考勤”,对民企而言是关乎生存的成本控制关键环节。

面对层出不穷的考勤造假技术,传统管理手段常显乏力。守住国有资产的大门,既要靠制度约束与法律震慑,也需技术赋能

济济云这类智能考勤系统,通过人脸识别、GPS定位等技术,构筑起防范考勤作弊行为的屏障。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?针对员工们花样翻新的作弊行为,济济云将持续迭代技术防线。

技术手段的引入,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,更是从源头上压缩了舞弊空间,保护企业资源不被非法侵蚀。

诚信履职是职业底线,国有资产不容蛀蚀。无论是保安队长,还是任何岗位的员工,都应时刻谨记:考勤造假侵占的每一分钱,都需承担法律风险!企业唯有将严密的管理制度、严肃的法纪教育与济济云等可靠技术防护相结合,方能筑牢防线,确保每一分人力成本都用在实处,守护好属于国家和集体的宝贵财富。